教牧手記(13/7)
誰是鄰舍?歐基立宣教師
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大家應該不陌生,整個比喻的重心在於一個基於律法的詰問:「誰是我的鄰舍?」今日我們常常都會說要愛、要關顧我們的鄰舍,但我們又真的知道誰是我們的鄰舍嗎?是在教會周邊的住戶?是住在我們旁邊的鄰居?或是寄居在我們家中的客旅?這個問題,我們在問,當年的律法師也在問;然而耶穌卻沒有正面回答我們的問題,甚至似乎是答非所問。
耶穌以一個問題作回應:「那三人中誰是那個人的鄰舍?」細心思考,這個問題的人物主從好像搞錯了,耶穌應該問的是:「那個人是那三人中誰的鄰舍?」畢竟是那個好撒馬利亞人主動照顧那個受傷的人,更是突顯出律法師和祭司的假仁假義…… 好撒馬利亞人愛他的鄰舍,我們也愛我們的鄰舍,是這樣嗎?當我們還在問「我們的鄰舍是誰?在哪裡?」卻看到耶穌將重點放在那個受傷的人身上:誰是「他」的鄰舍?主體完全不同了。
鄰舍是一個帶有位置的詞彙:我們有一個中心點,而落在這個中心點附近位置的,就是鄰舍。所以若我們說「某某是我的鄰舍」,我們其實是在用自己為中心點去測量他人,去問「我身邊有誰需要幫忙?」;但耶穌的問題卻是連中心點都放在受傷的人身上,問「有誰願意去那有需要的人身邊幫忙?」耶穌的要求比律法更高,律法要求我們以自己為中心,去照顧身邊有需要的鄰舍;耶穌卻是要求我們主動走向有需要的人,成為他們的鄰舍。
早前看到一個外國喜劇演員的脫口秀片段,當中台下有一位觀眾要求表演者給予一個16歲青少年一些人生建議。當大家都期待著表演者會使出甚麼法寶引人發笑,他卻出乎意料認真地講了好些建議。最後他說:「停止去問這個世界能給予你甚麼,並開始思考你有甚麼東西可以回饋這個世界。」語畢全場鼓掌。讓我們稍為改一改這句話:「停止去問我的鄰舍在哪裡,並開始思考我要成為誰的鄰舍。」唯有我們將目光從自己身上挪開,將中心點放到真正有需要的人身上,我們才能成為他人的鄰舍,可以真實地去愛他人。這並非又大又難的事,若我們願意多看多聽多留心,我們就會發覺:需要我們成為他們鄰舍的人,就在身邊。願意我們都學會放下自我,成為他人的鄰舍。誰是鄰舍?我是鄰舍。
教牧手記(13/7)
閱讀全文
教牧手記(29/6)
閱讀全文
教牧手記(22/6)
閱讀全文
教牧手記(15/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