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堂簡史

合一堂的歷史,溯源自倫敦傳道會(即今之世界傳道會)創立的一個華人聚會團體。遠自一八四三年,倫敦傳道會理雅各牧師將馬六甲開辦之英華書院遷港,課餘致力佈道工作,信主華人皆在該院受洗,稱為英華書院公會,華人信徒由何福堂牧師牧養,並先後在傳教士住所、真神堂、大石柱堂及愉寧堂舉行主日崇拜。一八六二年,成立華人自理會;並差派何雄斯等人往佛山、博羅、廣州傳福音,更於上環太平山街設佈道所(後遷燈籠洲,即今之聖光堂);以及接納灣仔堂成為本堂支堂,繼而在深水埗設有佈道所(即今之深愛堂)。一八八五年,聘禮賢會王煜初牧師為主任;同年,女信徒高三桂夫人廉讓荷李活道一地段,以供建堂及醫院之用;一八八八年落成,是為華人自理會道濟會堂及雅麗氏利濟醫院。其後,道濟會堂與愉寧堂共同創辦新界傳道會,並於澳門建立志道堂。一九零三年,創設少年詩班;一九零七年初,創立少年德育會。一九零八年,聘巴色會張祝齡先生來堂接任聖工,並得數位長老協助,五年後按立張氏為牧師。一九一零年,改長老制為堂議會(值理制)。

一九二一年,加入中華基督教會,改名為中華基督教會道濟會堂。同年決議,與雅麗氏利濟醫院同遷建於般含道倫敦傳道會會址,亦互為毗鄰。一九二二年興工,因工潮影響,至一九二六年十月始告落成。以本堂同道會同澳洲長老會之華僑,為切合共同需要而聯合建成新堂,公開徵求教堂命名,經信眾投票公決,選名「合一堂」。新堂啟用後,在張牧師與信徒合力下,更得皮堯士及威禮士牧師等襄助,會務蒸蒸日上。除堂務職責外,又協助英華書院於旺角弼街興建校舍,更於該址與公理堂合作創建望覺堂,並兼擔負新界傳道經費,在大埔、林村、元朗、新田、屯門、荃灣、川龍、長洲、大澳、沙螺灣等地建有基址,且多辦有學校,至一九三四年正式移交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第六區會(即今之香港區會)接辦。在此期間,詩班、家庭祈禱會、研經班、勉勵事主會及少年德育會等事工,栽培不少教會領袖,會務蓬勃推展。

一九四一年,日本侵襲期間,香港教會淪陷,教友四散,教會聖工甚受影響,幾經艱苦,仰賴主恩,安渡難關。一九四五年光復後,各地逃難教友漸次歸來,重修聖所,堂務復興,較前更蓬勃。一九五零年,張牧師榮休,聘李貞明牧師為堂主任,以教友居住九龍者眾,來堂難免跋涉,乃進行籌建九龍堂。一九五五年九月,在副堂開辦合一堂幼稚園。一九五七年,九龍堂在巴富街落成啟用。

一九五九年,通過新典章,香港、九龍兩單位堂堂務,各由一個堂會主持,其上增設堂代表會,成員由單位堂選派,掌管全合一堂對外及人事、管業、經濟、教育等事工;執事、牧師及宣教師均為堂代表會成員及當然出席各單位堂堂會。一九六零年九月,創辦合一堂小學於何文田公主道(九龍堂毗鄰)。一九六三年,李牧師移民,翁珏光牧師接任主任牧師兼香港堂主任職,旋即展開籌建北角堂工作。一九八三年,翁牧師離職,全完堂主任余英嶽牧師接主任牧師兼香港堂主任職。一九八四年九月,北角堂落成啟用,合一堂陳伯宏紀念幼稚園亦告成立。一九九二年,余牧師移加,九龍堂主任胡丙杰牧師兼任為主任牧師,鄭以心牧師任香港堂主任。九六年鄭牧師辭職後,胡丙杰主任牧師兼任香港及九龍堂主任。九七年余英嶽牧師返港,本堂重聘其為香港堂主任。二零零二年胡牧師辭主任牧師職,由余牧師兼任署理主任牧師;二零零四年七月聘曾昭陽牧師為合一堂主任牧師,至二零一零年六月榮休;聘陸輝牧師為顧問主任牧師。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余英嶽牧師榮休,基灣堂主任馬志民牧師接任香港堂主任職。二零一七年八月聘請許開明牧師為合一堂主任牧師。

合一堂積極推展佈道、培育、學生福音工作及社會服務事工。九四年購入沙田馬鞍山鞍誠街地段,九六年開始興建,於九七年馬鞍山堂落成啟用,並開辦合一堂單家傳紀念幼稚園培育區內幼童。為配合社會需要,九八年分別在馬鞍山及北角增辦幼兒園;另於九七年三月在北角丹拿道港運城開辦「合一堂耆年中心」(長者日間活動中心),服務區內長者;並於二零零零年一月起用上址設立「合一堂港運城佈道所」,現時於每週六下午舉行福音聚會。上帝託負的傳道服務使命,任重道遠,深信會眾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發揚光大,同心合力興旺福音,行見佳果纍纍,榮歸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