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網絡行騙事件馬惠芬宣教師
近日證監會指虛擬資產交易平台「JPEX」屬無牌經營,執法部門於9月20日再拘捕3名男子,他們的年齡在25至32歲之間,全部都涉嫌「串謀詐騙」,被扣留調查。據報道指出,案件至今共11人被捕,包括社交網上某些紅人。當中有2,086名受害人報案,並涉及金額約13億港元。據報涉事平台的網頁沒有因此事而停止營運,按區塊鏈技術顧問人士表示,此平台仍繼續爭取新用戶和資金流入,藉此拖延時間,有意營造「二次騙案」,企圖將用戶的資產和剩餘價值「榨乾榨盡」,有建議,警方應盡快聯絡有關貨幣公司,並立刻凍結涉事平台在區塊鏈上資產和停止運作,保護市民利益。[1]
這些社交媒體平台,在營銷、管理、收費、宣傳及推廣手法,作為賺錢生財的「虛擬方式」,已經深入社會各階層,是無需爭議的事實。筆者也曾多次透過網上的宣傳「幫襯過」。開始時是一種學習心態驅使,加上它的本質是講求方便、快捷、就手及滿足感,對於大量受疫情影響下,足不出戶就可以可以淘寶,有一種「魔力」吸引。在等待「寶貝」入屋前,亦有一份短暫的「安慰」和成功感。然而,當收到些貨不對辨的產品,你就有一種「被騙」的感覺,久而久之,當家中堆放著這些「受騙」的產品,食之無味又棄之可惜,又會想起「老襯之劫」,擾動不安的心情!
「行騙」從來就不只是今天的事,聖經指罪惡乃人類結構上的大問題。網絡虛擬世界行騙是避無可避的。今天只要扎手機打開,仍未進入社交媒體,已經「彈出」多種不同的文本、圖版、音樂、影片來「轟炸你」,關心你「走寶」。
筆者回想網購的經驗,很多都是正面的、健康的,好些社交平台內的宣傳,能幫助及提升我們的生活質素、品味和眼界,有其存在的價值。然而,好些流行的平台卻容許大量快速、重覆、不斷出現在手機上的「變臉」推銷手法,肆無忌憚地吸睛及充斥著我們的空間和大腦思維。今天竟然有虛擬資產交易平台,避開所有監管,大搖大擺地隱藏其無牌經營者身份,進行大規模的行騙,面對當下,教會當如何回應。
教會作為社會的持份者、守望者,不能避免被「捲入」這個洪流中要問:我們要全單接收,視而不見? 我們要「一刀切」,斷、捨、離?;又當我們的心靈世界和生活空間嚴重被侵佔時,我們要抗衡到底抑或拿出勇氣去正視這些事的存在,與香港市民一起面對? 合一堂作為一間開基180週年的傳統教會,牧養四間分堂接近二千人的社體,有沒有想過自身的信仰,在那些方面可以回應。信仰中的– 啟示、真理、經驗及借鏡前人走過的歷史,能否在此時此刻起到作用? 福音見證能進入社群,醫治受傷的群羊,表達教會的關心,分享信仰的出路,同心協力將基督愛人的使命,分享出去!
「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
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林後8:9)
[1] on.cc東網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30920/bkn-20230920232505538-0920_00822_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