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手記(15/5)

疫下教會聚會的反思李敏慧宣教師

昨天下班回家時,在擠滿乘客的鐵路車卡中,回想前兩個月車卡裏人影疏落的景況,如今仍舊帶點戚然。雖然回復實體的教會生活確是感恩,但過去暫停實體聚會的日子實在值得我們反思,成為教會更新發展的重要參考。

筆者先點出兩方面的反思,盼能作為引子幫助大家作個人的反思。

首先,在聚會投入程度來說,網上聚會確實較難令會眾投入。除了身處的環境可能未必容許放聲高唱,器材和居住空間也限制了會眾身心靈全人的投入。此外,崇拜的事奉人員也面對不少挑戰和限制,例如帶領敬拜的要在家中錄音,因錄音工具或後期製作的工具所限,未能達至現場錄音的質素,唱頌的表現也因當下的環境而受影響。還有作講道的、作主席的也需要適應面對鏡頭的表達,加上沒有台下會眾的和應和反應,難免與實體聚會的表現有差別。但值得感恩的是,由於本堂輪流以早堂與午堂的形式來進行網上崇拜,相信能幫助早已習慣某一種敬拜方式的弟兄姊妹認識和適應另一種敬拜方式,這無疑幫助大家更理解不同弟兄姊妹的需要。各位弟兄姊妹,未知過去的網上聚會你又能投入多少?你所面對的挑戰和掙扎相信其他弟兄姊妹都很明白,這也是值得分享和互相扶持的地方。

另一方面想和各位探討的是教會聚會的意義和功能。網上崇拜固然希望保留大部份實體崇拜的元素,但始終有點不同,特別在大大減少了會眾參與服事的機會。例如沒有招待的弟兄姊妹作問安和協助,也未能親身歡迎新朋友,這些一直由同工以外的事奉人員所分擔的重要角色在網上聚會時就失卻了。然而,網上聚會是否難以有更多會眾參與事奉呢?其實不然。相信在Facebook參與直播的弟兄姊妹也留意到,崇拜前有些弟兄姊妹會主動的問安,這其實也是一種招待,而且是更自發自主的互相招待。另外,同工也邀請了弟兄姊妹參與帶領敬拜和讀經的服事,可見即使網上聚會也有會眾可以參與的部份。返回實體的聚會,我們又是否能認定各人的參與是重要呢?更值得思想的是,那些暫時未能參與實體聚會的,是否就沒有他們可以貢獻服事的地方?此外,直播或錄播崇拜及網上團契聚會也給予我們新的經驗,就是一個更有時間及空間彈性的聚會方式。面對社會經濟的多元發展,科技令人與人的關係有新的發展平台,聚會不再限於場地和時間。雖然可能對於習慣以週末週日為休息日的弟兄姊妹來說這意義不大,但對於工作時間不定、輪班及需要工幹旅外的弟兄姊妹來說,網上聚會反而給予他們重新投入聚會的機會。未知各位弟兄姊妹又會如何看這種彈性的改變?

以上兩方面只是筆者一少部份的反思總結,但筆者深信這段日子對於再思教會未來發展和更新是重要的參考。我們若能從中汲取經驗和反省,相信對於理解弟兄姊妹以至未信者的需要有莫大的幫助。但願我們在這個疫後的新常態繼續被主光照,以諸般智慧來實踐彼此相愛和愛人如己的誡命。

2022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