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手記(2/7)

回應(一) 「疫情下如何繼續差傳!」馬惠芬宣教師

感謝天父的供應,透過差傳部與主日學合作舉行上述聚會,筆者不單有機會去統籌是次的「邀請」,更從羅牧師[1]身上有所學習,好感受到牧師的分享是天父對教會適時的幫助。特別當全球都處於一個非常惡劣及走向下坡的逆境,教會應如何繼續差傳使命呢?羅牧師提出四個範疇作出檢視,筆者先同大家回顧兩點。首先,他引用列王記上十六章以利亞先知故事,讓我們明白在亂世中耶和華神會叫先知向壞透的亞哈王宣告審判,以致這個審判又同時引致北國全國經濟大蕭條。面對逆境,耶和華神叫先知往基立溪旁去尋找一個安全保身的地方暫避。先知某程度上與我們都是一樣,要在家居隔離?

(一)「在家隔離」是一個對未知領域的探索

  1. 我們必須承認,我們離製成百分百有效的疫苗或尋得治癒方法還有很遠。
  2. 這一切結束後,我們都不能返回原來的樣子,我們應如何面對逆境的新常態。
  3. 由於未來充滿不確定,一切都不在我們掌控之中,既不能掌握又怎能計劃?
  4. 疫情影響信徒的信仰生活。有些人視封鎖措施為一個造就門徒成長的機會,另一些人卻因此信仰崩潰,意志低沉,前路茫無頭緒,情緒波動。
  5. 疫情使信徒變得被動。「參與崇拜」變成在家觀看崇拜、在電視前掃台,以及揀節目的消費心態,例如會點擊其他教會的崇拜直播,會友流失率突然大增。

 

(二)「在家隔離」要靠數碼世界/基督教媒體才能對外連結

數碼技術使教會生活變得容易,只要有互聯網,上教會變成數次點擊之間。虛擬教會當然有些優勢:我可以穿著睡衣出席,躺在長椅上,以及拿著咖啡參加崇拜。週日禱告聚會的參加人數可能會上升。晚上的禱告會畢竟不是太痛苦的一項活動,可安坐家進行,豈不是更好麼?

羅牧師表示:很多在封閉的鐡幕國家,因宗教或政見原因被禁閉聚集的信徒,那些在醫院或臥病在家的信徒,都可以接觸到教會生活。因此,教會事工要考慮在虛擬世界中發展出「穩健的門徒培訓」。我們發現:「在家隔離」會在不知不覺間失去「敬虔」及守護「分別為聖」的心。我們要問:要在虛擬世界發展事工,有那些問題要面對? 有那些課題需要探索? 才能幫助群體無懼「在家隔離」的處境及得著生命果效?

 

[1] 羅兆泉牧師於1983年蒙召,進入神學院受訓。其間,認識作聖經翻譯會宣教士,知道世界上還有多達7,000個語言族群還未有自己的母語聖經,因此,開始對聖經翻譯事奉的產生興趣。後來參加差會舉辦的短期語言學課程,透過宣教士的分享、基本語言學的認識、聖經翻譯的介紹等課程,令他對聖經翻譯的工作更有負擔。88年再進神學院接受宣教學訓練及91年接受語言學訓練,93年被派到菲律賓工場,經歷23年光陰,完成倫布語新約聖經的翻譯工作。2016年返港,8 月被委任為香港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總幹事至今。

 

2021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