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隨想 李敏慧宣教師
香港在春天繁花盛開之時,筆者卻身在還未溶雪之地休假。望向山岳,白雪之上絕大部份都是光禿的樹木,沒有連著一片葉、一朵花、一個果,乍看是沒有生命氣息的,但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不過是樹木正常的季節性狀態。
原來當天氣寒冷之時,非常綠的植物樹葉反倒成為植物的負荷。要應付寒冬的話,綠葉就要離開枝幹,為植物保留資源來對抗嚴寒,是它們運作的機制。如果植物沒有落葉,反而會散失大量水分,而且光合作用會因降溫而變得低效率,這對樹木來說都是弊多於利。因此就算樹木即使沒有綠葉,內裏還是頑強地生存著,等候再次暖和的日子。
教會也會面對尤像寒冬的情況,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最近發布新一份香港教會普查報告指出,2019年至2024年香港教會實體崇拜的人數約減少了7.1萬人,下跌了26.4%,青少年人數下跌達28%。報告指出堂會已經將「青少年流失」視為值得關注的課題,對於流失的原因包括:青少年學業壓力、堂會未能有效回應青少年需要、牧養支援不足、家庭因素。這份報告雖然不代表個別堂會的情況,會眾如何看待教會人數流失也有很多不同看法,或有人認為香港面對社會事件、移民潮、疫症等外圍因素,堂會參與人數及青少年人自然會流失,與教會內部無關就像寒冬葉落一樣;或有人認為教會領導出現斷層,年輕教友不願承擔教會,是屬靈生命的問題,就如不結果子的枝子;這些看法都值得商榷與深究,若看錯重點的話可能只會令教會原地踏步,甚至不進反退。
關於寒冬樹木的生理,原來在寒冬落葉除了減少水分蒸發,還會將細胞由液態轉為膠態以增強抗逆性。屬靈的生命及教會各層面也當去除消耗心力的事務,消化鞏固對真理的理解,將散發的心思轉為內在的沉澱,認真檢視過去的經歷與現況之關係,調整教會資源及運作才能整裝待發面對新一個時代的挑戰。
在大齋期的中後段,但願我們的屬靈生命都有修整內省的時候,願主的靈賜亮光引導我們的生命能更札實,他日為主結出更多果子,誠心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