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日常下的啟迪馬惠芬宣教師
去年10月差傳年會以「宣教日常、活出信仰」的主題,帶領部門學習。此後,新舊部長與同工在此基礎上,為2023年釐訂部門的學習方向。新部長在邀請新人加入部門前,先要分享部門的異象,及為各人的參與做了協定。當整個差傳部為2023年作好準備後,1月份就推出「宣教心、聚火會」。第一批差傳新力軍以「宣教日常、活出信仰」為題分享見證和需要。他們的分享對香港堂在宣教日常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啟發。
聚會中,我們聽到有夫婦經歷前期的「失胎傷痛」並已進入康復期,聖靈感動他們願意以「過來人」的身份與受傷者同行,他們透過機構製作的節目接受訪問,用第一身經驗去回應。出鏡時,他們刻意穿上白色襯衣及戴上「十字架」,藉此機會表達「上帝與他們同在」的恩典,節目出街後,間接地在社會及職場中作了見證,同事們都察覺到有基督信仰者的生命是不一樣。有弟兄帶他的同事出席分享上帝如何在職場的同行經驗,他們想看見職場文化得以轉化,需要有教會的代禱和支持。又有肢體分享多年來向國內家人傳福音的喜悅,並明言在疫情過後會北上及需要大家代禱。有夫婦分享在疫情期間因家傭確診,要反過來去照顧她,經歷到服侍的難處和願意服侍的福氣,藉此他們也邀請自己的家傭參加「關愛與共融」的活動,出錢出力支持家傭的朋友參加。最後,筆者在區會網頁內用張祝齡牧師的宣教事蹟來分享,彼此為宣教激勵前行。原來,只要我們安排一個「分享平台」給肢體,我們就會知道更多聖靈的直接引領,以及「上帝的宣教」心意。我希望透過一年四次「宣教心、聚火會」,為香港堂的未來帶出更加多元的學習機會,以豐富我們的宣教傳統。
按楊牧谷牧師在《當代神學辭典》有關「MISSIOLOGY宣教學」的解讀,他認為「一般人都會以為宣教者,即是基督徒跨越文化的界限來傳福音。這個思想頗能反映出上一代的偏差,他們愛把世界分成基督教與非基督教兩部分。但今天宣教界線存在於整個世界,那就是分隔信與不信的界線,因此需要宣教的地方,遍存五湖四海,也在每一個國家內。」楊牧師補充「有些基督徒認為,宣教工作只限於傳福音,亦即耶穌基督的救贖,並且邀請人接受救恩。但今天研究宣教的人,則有較廣闊的看法。」楊牧師指出「教會的宣教使命,可以約略分作下列五類,其次序不分先後,按聖經的意思來說,它們是同等重要的。有些人愛輕此重彼,好像它們只是其中一項選擇;在宣教使命上,神卻不容我們有所選擇。」[1] 筆者想在未來逐一與大家分享,作為今年的學習目標。
最近,差傳部推出「同一屋簷下、關愛與共融」的跨文化外展活動。有人表示「迪士尼入場劵」的入場費好貴,為何教會可以「免費」得到這些入場劵?有人回應三間堂會合作辦外展活動,真是很有意義!又有人想知道,為何3月12日要提前到3月5日? 為何沒有食物安排給姐姐?亦有人好明白同工及團隊的困難,表示「會為你們祈禱!」又表示「真係辛苦你們啦!」差傳部門的新丁,雖然遇到很多需要回應的問題。然而,我看見一幅很美麗的動畫,沒有一人埋怨、沒有爭論。大家只是勇敢及冷靜地回應前線工作帶給部門的壓力,所有事奉人員都很有使命感,相信有上帝的同在,充滿平安、喜樂地去事奉。除了前線的事奉人員之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幾乎所有的僱主和家傭都一致回應:「好感謝神!家傭從迪士尼樂園回家後,都很開心!」我們在崇拜後見到僱主的笑容和對話,都表示非常感謝合一堂的安排。特別那些收到家傭「謝咭」的僱主,是好窩心的!
願教會在宣教使命上謙卑及同心,祈禱要看見上帝在我們當中的作為!誠心所願!
[1] J. A. Kirk, 當代神學辭典(繁體)”Missiology 宣教學,”ed. 楊牧谷, (臺北:校園書房出版社, 1997).
2023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