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手記(1/8)

基督徒的生活事奉馬惠芬宣教師

香港堂在7月開始就一同來思想「忠心事奉」的屬靈課題。我們可以從事奉的態度、原則、崗位和恩賜等來思考,也可從生活層面來思考。

《事奉神:基督徒的生活事奉》一書的作者克蘭菲德(C.B.E. Cranfield)建議探討兩點:基督徒如何在世上事奉我們的主;應該用什麼態度來面對每天生活。作者表示,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事奉上帝的場合,每個需要關心的人都是事奉上帝的時機,要負起我們對世界的責任並積極參與入世的生活態度。理由是,如果神學來自我們對神的認識,而基督徒的生活又以事奉神為中心,那麼神學的認識就應該決定我們日常生活的所作所為。[1]

作者在第一章分析「敬拜」一詞指用生命來事奉神的行動;這種行動是由神所開啟、人所回應的。他認為「基督徒的一切敬拜」是對神在耶穌基督裡的救贖行動的回應,並由「基督的命令與應許」所決定。作者提出,復活之後的基督不只升上高天、坐在父神的右邊,祂同時也藉著讀經講道、聖禮、以及週遭貧窮缺乏的人,不斷臨到我們。換言之,對神的敬拜不只是宗教活動,也包含社會責任與關懷行動。作者對禱告作為事奉神的提出,「倘若我們不能在代禱後,竭盡所能去服事我們所代禱的對象,這樣的代禱就是假冒為善的。」換言之,代禱事奉是不能作為藉口來抗拒生活中對人的關懷行動。

第二、三章進一步說明我們服事的對象與意義。我們認為一切的服事最終必須朝向耶穌基督,向最終審判之主交帳。祂不僅為了可愛的人而死,同時也為那些毫無可愛之處(甚至可惡)的人而死!祂也不斷藉著這些人臨到我們中間。因此,服事對象不只是教會的弟兄姊妹,也包括在教會之外的人。基督徒事奉神也要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應該可以盡力而為的地方。

第四章呼籲信徒要成為「教會與社會」的守望者。「守望者」必須警醒地聆聽神的話語、有效地傳遞神的話語、為職責犧牲並常常宣告好消息。作者指:「倘若一間教會不再為其週遭的群體懷抱清醒的基督教盼望,便不再是神為這些人所設立的忠信的守望者了。」這意味著教會、國家、以致於世界的興亡不是與我無關,正是我們的責任。最後一章,作者從新約看基督徒的政治責任提到,基督徒的角色並非避世或是一味順服,而是必須帶著清醒的心,積極關心政治,作為國家、社會、甚至世界的良心,循著信仰的原則抱持一種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政治觀。[2]當香港堂的弟兄姊妹在積極參與社會關懷及拓展華富中心之餘,不妨騰出時間多做些事奉後的信仰反省。

[1] 克蘭菲德(C.B.E. Cranfield), 翻譯:鄧元尉,《事奉神:基督徒的生活事奉》,出版:橄欖出版社, 2011年。

[2] 筆者使用網上對這書五章的「內容簡介」摘要作出整理,歡迎大家參考原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04686

2021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