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手記(10/18)

「教會 — 洗腳的群體?」馬志民牧師

    在二零一九年香港正處於社會動盪之際,筆者參加了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辦 2019 香港教會使命諮詢會議,主題:「洗腳的群體—香港教會的身份、使命與契機」。聚會中,除了幾位有份量的嘉賓作主題式 的演講,更重要是設有分組研討的交流,分組設有「真人圖書」。這真 人圖書,乃是大會為不同課題,邀請「真人」以第一身來分享有關題目 的經驗及感受。大會安排這位「真人」讓小組成員可以交流分享時,更 具體及貼近地接觸這位「真人」,使教牧能真實地認識及關心這群體。 筆者基於教會的發展,參加了「社區貧窮」的組別,「真人圖書」是工 業福音團契的義務總幹事歐偉民博士。

香港的貧窮問題已是眾所週知,如劏房的存在,然而他們仍是不被看見;教會也開始明白,我們不是要做一、兩次的探訪,而是與這群體建立關係,成為他們的朋友;我們未必能即時解決問題,幫助他們脫貧,但也不可讓他們窮到連信耶穌的機會也沒有,這需要我們的同行和同在,也是他們所珍惜的。

在小組分享時,我們發現在服侍這群體時,先要調整自身的心態與 行動的理念。

  • 我們與貧窮人相處,必須要接納他們,讓他們感到其尊嚴被肯定。
  • 貧窮不只物質上的缺乏,也包括在社交上的貧窮;我們要多作聆聽、同行和同伴,欣賞他們,讓他們也可發揮他們的潛能。
  • 在食物銀行收到的,都是一般人不想吃的,貧窮就是無得選擇。若教會服侍關懷他們,應把上好的擺上,出於關愛,愛人如己。
  • 關懷不單是一項事工,而是要看見「人」,就是重視這個生命,這個家庭,才會看見「人子」耶穌。

無論我們現在正服侍基層的需要,還是教會在二零二一年靈修主題:「謙卑同行 彰主美善」,籌劃推行大大小小的事工,不要單單著墨於我們完成多少事工。反而,應更仔細留心每一個被主的愛所觸摸的生命,能在困難中,感受主的美與善。在服侍的過程中,我們就是洗腳的群體,也是上主差遣的教會。

2020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