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手記(2020.09.27)

「為何我會發脾氣」馬惠芬宣教師

蘇格蘭佈道家、神學家卓蒙德(Henry Drummond, 1851-1897),把發怒 形容為「正直人的惡習」。他指出一些易怒的人,甚少把發怒視為問題或性格 缺陷,視之為犯罪的就更少。卓蒙德表示很多時,我們傾向把發怒合理化,指 那是脾性、個性或者說成是家庭成員的特性 。

保羅告訴我們愛是「不輕易發怒」(林前十三 5),也就是說,愛是「不易 動怒」(NIV 直譯)。保羅在這裡所講的,是那些稍為受到挑釁就被觸怒的人。 我們要認真看待個人生命中的惡習,因為絕大多數的發怒事件,都可以歸類為 犯罪,並非出於對別人的愛,也不是出於想榮耀神的渴望。這就是為何不以憤 怒回應別人的冒犯的原因。如何避免?!

一、疏忽大意:不顧後果
憤怒可以大大地破壞關係,摧毀我們為神所做的見證。同時,把怒氣表達 出來是危險的,我們必須預備承擔後果。那冒犯者可能如常生活,把一切拋諸 腦後,但這些事情留下的傷口癒合需時。一個簡單的道歉未必能帶來醫治;可 悲的是,被冒犯的人可能要在傷痛中掙扎多年。

二、壓力與緊張:過勞、忙碌和改變
我們盡量避免讓自己處於緊張的狀態,但有些壓力是不可避免的,就要 學會去應付它。首先,必須承認你有壓力。我們要確保家人都知道你有壓力。 特別當你失去忍耐時,你要盡力去表達歉意。對壓力的負面效應更敏感,有助 我們避免傷害別人。其二,告訴朋友你有重擔。我們要有條理地把難題講出來, 過程中,將有助我們掌握整件事及聽取朋友建設性的方向來回應困境。第三, 把你的重擔交給神。我們的問題看來可能是很大的,但不要忘記神是全能的, 祂會使用場景轉化我們的壓力和際遇,在我們生命裡彰顯祂的榮耀。

三、 身體軟弱:睡眠不足、患病和健康欠佳
當我們愈來愈急躁時,最重要就是休息,使自己有足夠的睡眠調節身心靈。

不管我們的憤怒是源於疏忽大意,壓力或是身體疲倦,我們都必須要竭力 對抗它。怒氣可以摧毀我們的生活和見證,我們必須認清憤怒不請自來的方 式,嚴肅認真地與它抗衡。但我們並非單打獨鬥,有全能神與我們一起爭戰, 讓我們禱告祈求祂來幫助! 大衛在詩篇一四一篇 3 節的禱告是一個好的開始: 「耶和華啊! 求你禁止我的口,把守我的咀!」

2020年9月27日
1. 《這樣愛原來值得!》出版:香港福音證主協會2017年7月版頁 191。